指導思想:
1 、城鄉融合發展
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這是在總結中外城鄉發展經驗基礎上,著眼于當前城鄉關系發展實際和未來新型城鄉關系發展趨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實現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根本遵循和戰略方向。
通過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逐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推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要素資源更多向農村配置,加快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農村各項事業建設力度,提升農村的“內在氣質”和“外在顏值”,強健農村發展的“骨骼”和“血肉”,形成工農互惠、城鄉融合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鄉村振興才會有持久的動力基礎,城市發展也會藉此開拓空間、增強活力。
2 、綠色生態
鄉村地區是城鄉空間的綠色生態基底,是有別于城市地區“鋼筋混凝土森林”的詩意綠洲。編制縣域鄉村建設規劃,應該盡可能地保留和保護鄉村地區的資源環境、地形地貌、生物多樣性以及人與自然、生物之間的密不可分的共生共存關系,堅守基本農田保護線、重要生態資源保護線,做到生態、生產、生活“三生”結合,營造良好的鄉村地區環境。
3 、城鄉統籌
從黃山區整體層面謀劃鄉村發展,推進鄉村產業特色發展,促進城鎮設施向鄉村延伸,構建區域功能協調、城鄉功能互補、空間布局合理與支撐體系完善的城鄉系統。
4 、多規融合
貫徹多規融合的理念和方法,將規劃、發改、國土、環保、交通、農林和水利等部門的規劃要求和建設項目在空間上統一起來,實現鄉村規劃“一張圖”。
5 、彰顯特色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注重保護生態環境,體現地域特點,彰顯鄉村特色,傳承歷史文化、鄉風民俗、傳統建筑等,展現田園風貌,塑造鄉村特色風貌。
6 、全面有效
研究對象的鄉村居民點應全覆蓋,在區域層面重點解決資源、空間、設施的有效配置,引導鄉村建設,實現村莊規劃的全覆蓋。引入“實用型規劃”的概念,按照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的保障基本生活條件、整治村莊環境和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的三個階段要求,分類提出村莊整治的內容,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實現村莊規劃的有效指導。
7 、以人為本
縣域鄉村建設規劃與農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在規劃編制和實施過程中要充分聽取基層的聲音,深入了解村民意愿,尊重農民生活、生產習慣和鄉風民俗,讓廣大村民了解和參與規劃。同時,要從解決農民最迫切、最關心的實際問題入手,避免大拆大建、急于求成、強迫命令,切實維護村民的合法權益,促進鄉村健康發展。